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经济时代,对用户体验的重视怎样都不为过。体验不是说给用户提供了正常的功能,或者给用户创造了正常的价值,就叫做体验。而是,要超出用户的预期,做到他想不到,达到极致才叫体验。正如互联网大佬周鸿祎指出的,体验是在超出预期的基础上,让用户对你产生一种情感上的认同。
作为一家IT服务企业,金道也将用户服务体验看得非常重要,并以客户满意度等多重评价来提升用户体验。因为对于用户来说,只有超出预期的响应速度,超出预期的解决速度,超出预期的服务态度,才是他所感知的良好服务体验。
什么是体验?我认为,用户体验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感觉。拿最简单的吃饭这件事来打一个比方。我在饭店,吃饭付账,这个过程叫作体验吗?肯定谈不上。这种体验,肯定是特殊的,肯定是不正常的,肯定是在你的预期之外的。
如果做跟别人一样的东西,那这些功能并不叫体验。很多人在抄袭别人产品的时候,经常说某某公司做了什么功能,老板说照着做一个,但是你想没想过,如果做得跟别人一样,是没有机会的。当年我们做的是免费杀毒。当时所有其他品牌的杀毒软件都要花钱去买,价格都比较昂贵,需要几百元。有些懂技术的人会在网上找盗版,而大部分电脑都是在“裸奔”。突然有一天,360杀毒比收费的杀毒做得更好,而且免费。在当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能。有的人还觉得,周鸿祎是个骗子吧?这是一个陷阱吧?但无论用户怎么想,它会给大家一个强烈的刺激,这就叫体验。但是对第二家或过了三年再慢慢学习360免费的厂商,大家就不会有这么强烈的体验了。
另外,如果用户用完了,感觉及格、良好,也不会形成真正的体验。体验要像拿针刺一下,或者踢一脚,让你印象深刻,才会形成一种口碑。
我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叫作《商业秀》,副标题是:所有的行业都是娱乐业。娱乐业是最靠体验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买一瓶水,你喝了没有体验,虽然能解渴,但没有超出预期。花70元看一场电影,在拉斯韦加斯看一场秀,你得到了什么?什么都没买到,买到的是一个标准体验。所有的电影、所有的秀能不能成功,在于能不能给你一个巨大的情感冲击。
在拉斯韦加斯有一个酒店,客人已经结账退房,在他走出酒店的时候,门童会塞上两瓶冰镇矿泉水。这是酒店免费送给客人路上喝的,成本几乎为零。但是,这两瓶水给客人的感觉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超出了预期。
出差住酒店,我可能比大家有点钱,但我也很紧张,也不敢动里面的东西,因为酒店里放着水,一打开就是收费的,而且价格还很高。但是,在我离店的时候,如果酒店能够给我免费送两瓶水,这就叫超出预期,这就是好的体验。或者说,房间里两瓶免费的水喝完了,酒店能及时补上更多的矿泉水,这也叫好的体验。所以,超出预期的体验,不一定是给用户1万块钱,而是超出用户的期望,才能获得更高的用户满意度。
我想到的另外一个案例是汉庭。当年汉庭为每个房间配备了五种头,适合不同的人睡眠,是国内经济型酒店中第一个这么做的。按理说,这也算不上什么革命性创新,但确实顾客打开衣柜的时候会感到惊喜,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再举一个海底捞的例子,真正吸引很多人去的,是海底捞给大家提供的食材是高档鱼翅吗?不是,海底捞提供的东西跟其他饭馆差不多,为什么大家去海底捞?因为它的服务好。好在哪里?只不过做了一些同行没有做的事情,比如给你擦眼镜,给你擦鞋,饭前免费嗑瓜子,饭后免费吃西瓜,能举出很多例子。还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没有女朋友,走的时候可以带一个服务员走。海底捞的服务能在网络上形成话题,能够自动传播,就是得益于这种超出预期的体验。
网上有很多营销的例子,如果你做的体验能够超出用户预期,就能形成口碑。360做了一个开机小助手,也变成了一个流行的范式。大家会自动转发,恭喜你,你的工资超越了中国1% 的人,所以本月你要继续努力;恭喜你,你的起床时间击败了寝室里其他三个同学,还有同学起床失败,正在重起。所以,超出用户的预期,才能形成体验。
传统行业的企业向互联网转型,用户体验如果把握得好,可能会形成突破。很多大公司宣布转型,就像革命一样要实施休克疗法,但这不一定成功。也有企业找很多专家、教授、博士,像IBM、微软一样建立创新研究院,但这在互联网上也很难玩儿得转。要应对变化的商业环境,要进行自我革新,你需要重新回过头来,研究你的业务流程,研究你的用户消费习惯,重新看你的用户如何使用你的产品,你的产品是否给用户解决了问题。这样点滴改进,用户体验一定会改善。
比如,打开苹果手机的包装,你会觉得它跟别的手机不一样,这就是体验之旅的开始。有些产品递交到你手里的时候,就已经充好电了,直接开机就可以用。有的家电送到你家里,还要你自己找电池装进去,这样就让人感到焦躁。有的厂商就把电池一起给你送到,你一装即可。这些东西重要吗?对厂商来说,可能都不重要。但是从用户的角度讲,这很重要。怎样让用户很爽,从头爽到尾,这就是娱乐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