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不是创业者,是钱!
龙兵科技 2015-03-24
  过年的时候,蒋方舟的一篇《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凯撒》刷爆了朋友圈。许多创业者都被蒋方舟的“创业成为新时代的上山下乡”的比喻所刺痛,愤怒地拿起笔来反击。我也读到了不少核心论点为“你一文科生懂什么互联网”,又或者“蒋方舟,你的历史、政治、哲学老师死得早”的反击文章。蒋方舟纯粹的文科背景被人吐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许多人认为“互联网”或者“创业”都是属于理科生专业的领域,而不愿承认文科生在这些事情上和他们享有相同的判断能力。蒋方舟自己就曾在另一篇博文中写到信息:“人们还不习惯把文学当做一个学科,一个有历史和前景的学科。它和物理、数学一样,在不同的时期解决不同的问题,探索不同的可能性。”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对这样的事情作过一个有趣的结论“不同领域的理科生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而文科生与理科生根本不属于同一个物种”。
 
  但是今天的互联网产业早已不再像当年刚刚开始发展时那样依赖于技术了,许多并非技术人员出身的创业者也取得相当大的成就,比如罗振宇,比如马云。嘲笑蒋方舟的文科背景并不构成一种有力反驳,蒋方舟相对丰富的人生经历与她从职业上获得的宝贵经验都足以支持她对这样一个社会现象发出自己的质疑。很多时候,纯粹的专业知识在面对复杂的社会事件时,往往难以作出明确的判断,而许多社会人依据自己经验做出的判断却时常应验。当然,也有不少互联网从业人员赞同蒋方舟的观点,认为蒋方舟的的文章对于创业者而言是有一定的警示价值的。近年来,受到诸多利好因素的影响,创业的热潮席卷了整个中国。许多年轻的创业者,开口就敢要千万级的A轮融资,并且只肯让投资人占股20%不到。许多投资人公开批评这些创业者心高气傲,简直把投资人当做了冤大头。这些现象似乎表明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正在形成某种诡异的对立情绪,而舆论往往将这种对立归咎于年轻创业者们的狂妄与无知。
 
  然而,这种论调未免委屈了创业者。实际上,我们很清楚这样一个事实,在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互动中,创业者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的,互动的节奏被牢牢地掌握在投资人的手中。高调的反客为主绝对不是一个常态,马克扎克伯格毕竟只有一个。许多人看到了创业者在台前的年少轻狂,但却看不见躲在深深的帷幕之后,提着牵线板的投资人在缓缓挑动着手中的线。创业者的狂妄不过是在一种被动暗示下的蓄意表演,向整个社会的观众展示创业经济的繁荣,从而让更多的人与资本继续疯狂地涌向创投圈。也许有人认为这种表演毫无意义,认为没有人会为这样狂妄的创业者买单,但实际上,投资人并不是守株待兔的农夫,只会静静等待好项目的到来。许多时候,为了吸引更多的“千里马”,“千金买马骨”也是必要地手段。
 
  罗振宇曾经在一期《罗辑思维》视频中讲过一个堪称经典的经济学案例——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泡沫。在投资人眼里,今天的创业者和郁金香球茎的作用如出一辙,不再有人期待郁金香的盛放,花色与品种在投资人眼里都被赤裸裸地转化成了持续上涨的金额。也许有人会说,我这种说法是赤裸裸的阴谋论,投资人一定也不希望泡沫经济的发生,毕竟,如果泡沫破灭,不少投资人也会蒙受巨大的损失。这一点并不是没有道理,绝大多数的投资人肯定也是希望创业经济是可以良性发展下去的。我也相信,作为个体,投资人都是理性且专业的,甚至是富有同情心与社会责任感的,但如果我们将投资人当做一个集合的概念来看,又或者再进一步,直接将他们的行动抽象为钱的流动,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些钱在流动中并未展现出它们主人的理智,羊群效应的威力永远不可小觑。
 
  一个很有名的投资人曾经说过“泡沫没有破灭之前就不是泡沫”。经济学上也有类似的表达,“任何经济实体都存在泡沫”。但是,和郁金香球茎不同的是,创业经济买卖的商品是年轻人的未来,容不得我们不小心。中国还远远没有形成成熟的创业文化与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年轻一代的机会成本非常高,而一旦泡沫破灭,将对许多创业者的人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甚至毁掉一代人对于创业的信心。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真正疯狂的,不是创业者,也不是投资人,而是让人疯狂的钱。
门店小程序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