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记者:王圣
摄影记者:张士博
成都要形成一个怎样的创业环境?成都“创业天府”行动启动仪式上的一句话,做出了这样的解释:即使我们的创业者流落街头,也不愿离开这个城市,即使身无分文,也要坚守在成都;大家宁肯在这里“蓉漂”,也不愿意离开成都,寻找创业机会。
在成都,现在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关注不同的领域,却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蓉漂。他们为什么要“蓉漂”?我们为您带来其中三个人的故事,也许能够看出一点端倪。
上世纪末开始,北京出现一群人
即使流落街头,也不愿离开这个城市
即使身无分文,也要坚守在这个城市
他们被叫做“北漂”
而成都,现在也有这么一群人
坚守只因为,这个城市有机会,有希望
他的路
开发“移动BBS”
智能匹配社交功能
代表人物
周鹏
东北“蓉漂”
曾留学法国6年半,后在北京政府部门工作半年后辞职来蓉
漂泊指数
如果初看面相,周鹏不像是1988年出生的人。他说,专门留了胡子,就是让自己显得老成点。周鹏和老崔来成都的时间差不多,是在2011年底。但是,如果说老崔是“三年磨一剑”,周鹏则是一波三折。
周鹏是辽宁本溪人,母亲是计算机工程师,父亲是商人。较为优越的家庭条件,使得他读完高二就到了法国留学,学了商科。期间,迷上了葡萄酒和信息技术,留学加上工作,共在法国待了6年半。回国后,去了北京,在政府部门工作半年就辞了职。用他的话说,自己是为创业而生的。
他把创业的根据地,选在了成都。“因为成都有机会。”周鹏说。
他到成都的工作,就是组建一家葡萄酒贸易公司。一个人开始,分别雇了一个财务和人事,在租住的房子里办公,公司的框架渐渐搭建起来。不久,公司取得300万元的股权融资,周鹏只占10%的期权。
当时的周鹏没有意识到,仅有10%期权,却成为自己的“命门”。第一个年度,公司实现850万元的总销售额,公司主打进口的商业模式,也得到认可。但是,不久后,公司人员和商业模式发生变化,而周鹏在董事会根本说不上话。逐渐边缘的他,进入一家从事葡萄酒服务的外企工作,享受着稳定而不菲的待遇。
但是,“不安分”的他,在去年5月再度跳槽,受邀进入一家做海外高端旅游的创业期公司。但是,仅仅3个月后,这家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原准备大展拳脚的周鹏,再度受挫。“跳槽太快了,把脚跳折了。”周鹏不时听到这样的质疑。
2014年的9月至12月,是周鹏最煎熬的日子。“闭关”般的他,独自思考着去路。三个月的蛰伏,让他再一次找到创业的兴奋点。这次,他选择了进入移动互联网。
昨日,在向记者介绍被其命名为“智圈”的这款产品时,周鹏兴奋地滔滔不绝。在他和投资顾问、创梦会创始人陈治宇看来,这款核心功能为“移动式基于地理位置的BBS”、“智能匹配社交功能”的产品,大有前景。而周鹏的长远规划,是在“现实虚拟化”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目前,“智圈”正在紧张研发之中。春节期间,周鹏和他的团队还准备加班。“互联网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周鹏深知,现在正是“抢时间”的时候
他的路
为企业建网站
免费中找商机
代表人物
新疆“蓉漂”
龙兵
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及借来的1400元钱来到成都
漂泊指数
龙兵即将“三十而立”。但是,他还是更愿意别人叫他“小兵”。他的创业项目,就叫“小兵免费建站系统”。
“小兵”的偶像是张朝阳。后者名声大噪的时候,小兵还在读初中。于是,读高中的时候,小兵就四处宣称,自己要创业。在新疆读大学的时候,论坛还很流行,他就创办了个本地大学生门户网站。网站做起来了,但一直不赚钱。甚至要匀出生活费来交服务器的费用。坚持了7年,只能作罢。
“牛皮吹大了。”小兵有些沮丧。
2012年,铁皮人科技获得联想之星和清科创投350万元天使投资,在创业圈子里引起不小的轰动。就连创业圈的重量级导师牛文文都说,成都向来是移动互联网的重镇,在做移动互联网创业和投资的人,如果不来成都一定是残缺的。而大批从成都萌发、成长的移动互联网创业企业,更是让在新疆兼职创业的小兵动心。这一年,小兵放弃并不容易谋来的工作,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及朋友处借来的1400元钱,来到成都。他还惦记着当年吹过的牛皮。
小兵在成都的创业故事是从“睡合伙人”开始的。看似调侃,却是实情。小兵与朋友曹洋在苏坡立交附近合租了个500元/月的单间,两个小伙子“同床共枕”了一年多时间。期间,曹洋成了小兵的合伙人。
一开始,想法并不成熟,也没有办公场地,小兵只得去蹭朋友的。一边替朋友的创业项目出力,一边搞自己的项目。“不要工资,但求有个地盘”。那时候,每天上班要赶起码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中途还要转两次车。大半年后,“小兵免费建站系统”终于有了较为成型的思路。通过免费为中小企业建设网站,吸引用户进入小兵的平台,继而推广平台上整合的各类企业互联网服务资源。类似于一个企业互联网服务的代理商。
2013年底,凭着项目的商业计划书和产品演示,龙兵和曹洋得以入驻天府新谷移动互联网创业苗圃。在创业苗圃,工位免费,会议室免费,也不用考虑水电费。甚至,连创业政策和寻求投资也不必自己太过费心,管理方专门有人负责这些事。龙兵铆足了劲,打造自己的产品。近期,小兵正在与一些投资人接洽,有望获得首笔天使投资。虽然产品尚在完善之中,但已经有50多家企业在使用其服务。
他的路
开发驾培系统
一人一车一学员
代表人物
韩国“蓉漂”
崔政锋
在延边读大学,在江苏参加工作,期间又到韩国留学两年
漂泊指数
韩国人崔政锋今年39岁,来成都“漂”了3年多了。他说得一口流畅的普通话,偶尔还能用上几个“巴适”之类的四川话词儿。
虽然是韩国国籍,但老崔还是习惯称中国为“国内”。老崔说,自己实际上就是在国内长大的。他在延边读大学,在江苏参加工作,期间又到韩国留学两年。毕业后,老崔打算干点“既能创造物质价值、又能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为此,他在东北办了三四年的教育杂志,后来转为开发“校校通”之类的软件,还经历了涉足国际网络电话的受挫。
直到2007年,老崔的事业才算是走向平稳,在江苏盐城经营一家公司,为汽车厂商做智能管理方面的配套服务。期间,长三角的驾驶培训改革试点中,老崔又接触到了驾培。这一次,老崔决心在驾培信息化领域做出点东西。
2011年下半年,老崔做出了一个有些“冲动”的决定:他孤身一人来到成都,重新开始创业。舍弃长三角,走到大西南,在朋友们看来,这个决定实在难以理解。但老崔心里有底。“我做了充分的调研,成都的驾培行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成都创业环境良好,而且辐射大西南,如果能在成都生根发芽,其他地方问题应该不大。”
转行做驾培系统开发,一切几乎都是从零开始。从驾培管理系统、招生系统、运行系统和场地系统,他开始自主开发全套系统。而新系统的最大亮点,就是一人一车一学员,并练车一次交费一次。而依托于教练和学员各自的移动端采集的数据,系统实现向学员智能推荐培训项目。
“这三年,算是卧薪尝胆的三年。”老崔说,一开始,公司在他租住的蓝天小区里办公,生活、办公都在一起。后来,他委托中介找办公场地,几番比较后,觉得写字楼都太贵,索性将中介公司空着的一间办公室租了下来。“前些年的积蓄,加上盐城那家公司的利润,几乎都投了进来。”三年的“卧薪尝胆”,换来的是即将收获的成果。目前,老崔已经完成系统的开发,并于两个月前开始与成都的驾校接触,进行推广。除了一家已经签订合作协议外,还与10多家驾校初步达成意向。同时,公司也于2014年12月从中介公司的那间办公室退出,搬进了环球中心的写字楼。